《云南省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答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编者按:近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我们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就《方案》有关政策内容进行了解答。
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黑村社区现代化设施农业。曾永洪/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于2022年启动实施了第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全省农民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对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的安排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对第一轮农民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情况开展了全面评估,认真分析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和结构变化情况,组织起草了《方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近期印发实施。
前后两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是同一项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安排。内在联系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体目标设置上,都强调要进一步缩小我省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二是工作覆盖面上,都强调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四项收入同步发力、协同推进;三是工作重心上,围绕农民收入比重较高的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制定的措施更多、更细。区别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指标数据设定上,借鉴了第一轮三年行动的实施经验,结合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新形势,淡化了增收的具体数值;二是增收措施上,较第一轮行动方案更加具体和细化,专门就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联农带农机制、“三个组织起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优化统计服务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既体现了对上一轮三年行动的延续,也明确了新一轮三年行动的新举措。
工作人员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开河梅子咖啡庄园的咖啡晒场翻晒咖啡。图源:新华社
总体目标是“两高于、一缩小”。“两高于”就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水平、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一缩小”就是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确定这一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既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又稳中求进、积极稳妥。“需要”,是因为我省只有保持高于全国的增速、收窄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才能在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能”,是因为我省有保持高于全国增速的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花卉、咖啡、茶叶、中药材面积产量居全国第1位,糖料、生猪、肉牛规模居全国前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助农增收基础扎实。
《方案》围绕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4个方面,制定13条措施。比如,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方面,提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发掘乡土副业带动潜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支撑能力、激发农产品消费活力、丰富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6条措施;就业增收方面,提出深挖就地就近就业潜力、稳定省外转移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3条措施;改革增收方面,提出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条措施;转移净收入方面,提出全面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加强低收入人口帮扶和救助2条措施。
边境幸福村曼烈村。勐腊县委宣传部供图
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牵头抓总;省级各相关部门精准细化支持保障措施,抓好各领域工作落实,同时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估;各州(市)、县(市、区)层层落实促农增收主体责任,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推动工作落实,根据各地促农增收实际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县级要把收入调查经费纳入预算,定期调整辅调员、记账户补贴标准,乡镇分管负责人要定期开展记账实地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驻村工作队员要做好统计知识、强农惠农政策等宣传,配合辅助调查员指导农户记好账。
总之,促农增收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通过持续的三年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民增收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农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社、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