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星河为幕 古茶为媒|“中国有座景迈山”星空夜话开启
最新动态
?星河为幕 古茶为媒|“中国有座景迈山”星空夜话开启
2025-09-293
图片
图片
图片


星子轻缀天幕,景迈山的夜正漫溢着千年古茶林的温润芬芳。9月26日晚,第五届景迈山论坛“中国有座景迈山”星空夜话活动如期启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茶企代表等齐聚“星空会客厅”,以天为幕、以茶为席、以文明为脉,开启一场跨越天地、古今与国界的深度对话,在星河与茶汤的交织中,读懂景迈山的世界价值、文明根脉与未来方向。




星聚景迈,共赴一场文明之约


“当我们仰头望星,看见的是人类共通的精神向往;当我们俯首品茗,尝到的是景迈山千年雨露的滋养。今夜,让我们暂别日常喧嚣,以一杯茶的温度,聆听一座山、一片叶、一个民族、一种智慧的深层回响。”在主持人的开场语中,这场连接天与地、古老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星空夜话拉开了帷幕。


图片

杨瑾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 


活动伊始,杨瑾女士上台致辞。她的发言既传递出对景迈山古茶林生态与文化的守护之责,也表达了推动景迈山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互鉴的开放之愿,为这场“星空夜话”奠定“守护世界遗产、共享文明成果”的核心基调。


图片

Jean-Charles PENOT(岩法)法国茶文化研究者、东方生活美学践行者


“仰望星空,宇宙无垠;俯察景迈,智慧绵长。景迈山从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是跨越山海的文明互鉴使者。”星空夜话进入第一幕——世界的景迈山,Jean-Charles PENOT(岩法)先生和姜松教授两位国际嘉宾以“他者之眼”,为在场者打开了观察景迈山的全球视角。


图片


谈及跨越山海选择中国普洱景迈山的缘由,岩法先生娓娓道来,他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了“茶与自然、人文的完美交融”,而这份“天人合一”深深吸引着他,“茶之于景迈山就如同香槟之于法国,是土地禀赋、生态环境与人文积淀共同酿就的独特瑰宝,少了任何一方,都成不了这般独有的味道。”


图片

姜松 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系教授 


首次到访景迈山的姜松教授则从东亚文化与跨文明比较的学术视角,分享了他的期待:“景迈山作为世界茶遗产,承载的不仅是一种作物文化,更是一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姜松表示,自己对云南尤其是景迈山有着特殊情结,一直以来他都有走一趟茶马古道感受茶文化的深切愿望,此次景迈山论坛的举办让他有机会来到景迈山,希望通过论坛深入了解景迈山的茶历史与茶智慧,把中国茶文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世界看见中国茶文化的深厚魅力。



历史纵深里的遗产根基


当“世界视角”为景迈山勾勒出宏观轮廓,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随之浮现:这份被全球认可的荣耀,其根基究竟深植于何处?星空夜话第二幕——自然的馈赠与文明的智慧,两位权威专家从“历史纵深”与“价值维度”出发,为在场者解码景迈山的“遗产基因”。


图片

陈保亚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茶马古道研究权威学者、“茶马古道六君子”之一


陈保亚先生作为长期深耕茶马古道文化的研究者,将景迈山置于千年茶马古道的历史脉络中,解读其独特分量:“景迈山不仅是古茶林的聚集地,更是茶马古道上‘茶商往来、文化互通’的关键节点。从这里走出的茶,不仅滋养了一方民生,更承载了不同地域的文明交流,这份‘通道价值’,是其成为世界遗产的重要历史根基。”


图片

吕才有 茶学博士、教授、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专家组组长、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原院长 


吕才有先生作为普洱茶领域的权威,从“自然馈赠”的角度,深度剖析景迈山茶的独特价值:“在走进开门见山、睁眼见茶的景迈山时,我们真切看到这片神奇的叶子为我们带来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它既守护着山林的生机,也滋养着一方百姓的生活。也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平台,让更多人读懂茶的意义,由衷地爱上茶、爱上这方孕育茶文明的景迈山。



一片叶子的蝶变


洞悉了景迈山的“文明根脉”与“自然密码”,如何让这份“理论价值”转化为“惠及民生”的现实力量?第三幕“一片叶子的蝶变”,将目光聚焦于茶企代表——这些推动古茶林资源走向富民产业的关键力量,用实践讲述“一片叶子”如何带动一方发展。


图片

柏联集团代表


图片

深山老林代表


受邀分享的茶企代表分别来自柏联集团与深山老林茶业。两位代表的分享,让“一片叶子”的“蝶变”路径愈发清晰——从枝头鲜叶到杯盏醇香,从文化资源到富民产业,背后是“匠心坚守”与“创新实践”的并行。柏联的“现代化探索”与深山老林的“原生坚守”,看似不同,实则都是让景迈山的“茶价值”惠及更多人,这正是世界遗产“活态传承”的核心要义。



人与山共生的生命叙事


图片

傣族代表 南塔


所有宏大的文明叙事,最终都要落回到“人”的身上。傣族代表南塔,作为土生土长的景迈山人,她的故事里满是“守着茶山过好日子”的温暖:“茶叶让我走出景迈山,也是茶叶让我回到景迈山。我从小在茶林里长大,看着祖辈种茶、制茶。如今,我通过视频直播,让更多人看到景迈山的美,也让我们既能守住家门口的茶山,又能过上好日子。景迈山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幸福。”

随后,布朗族代表南海明上台分享。布朗族是景迈山最早种植茶的民族之一,“敬山护茶”的信仰已传承千年。“我们布朗族有个传统,每年都会举行‘祭茶祖’仪式,告诉后代要敬畏自然、守护茶林。现在,我们依然坚持不砍树、不施化肥,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保护好这片山,茶才能长得好,子孙后代才能有饭吃。”


图片

布朗族代表 南海明


布朗族代表南海明上台分享。布朗族是景迈山最早种植茶的民族之一,“敬山护茶”的信仰已传承千年。“我们布朗族有个传统,每年都会举行‘祭茶祖’仪式,告诉后代要敬畏自然、守护茶林。现在,我们依然坚持不砍树、不施化肥,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保护好这片山,茶才能长得好,子孙后代才能有饭吃。”


图片

熊澄宇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杨百翰大学博士、欧洲科学艺术人文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上海、福建、杭州、云南等地政府顾问 


随后,熊澄宇先生以深厚的学识与宏观的视角,并结合自身经历与研究,分享了对景迈山的见解,“景迈山为我们构建的是一种产业形态,一种生活形态,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景迈山的茶文化、茶文明,也给了我们研究的方向。中国的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同大家一起,来研究和见证景迈山的茶文明如何与世界对话。”


图片

陈勋儒 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 


陈勋儒先生怀着满腔热忱生动地分享了他为景迈山创作的歌曲,“景迈山啊景迈山,我心向往,好似流水日夜淌,那个地方云海茫茫,生机盎然,说不清是山怀抱云,还是云托住了山……”深情真挚的歌词,将景迈山的灵秀与悠远娓娓道来,现场嘉宾仿佛即刻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古茶山,思绪也不自觉飘向了山间的云海与茶林,满是向往与沉醉。


图片

罗洪波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普洱》杂志社社长 


最后,罗洪波先生上台致谢。他表示:“文化的特征是差异,文明的特征是融合,‘星空夜话’的初衷,就是为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的参与者搭建对话平台。‘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此刻,我们在星空下惬意、心旷神怡,正是因山川草木承载着美好境界,这是人类追求的‘原本’。今夜,我们从世界看见景迈山,从历史读懂景迈山,从实践走进景迈山,这份交流的成果,将为第五届景迈山论坛注入更鲜活的力量。”


星河流转,古茶飘香。这场“星空夜话”不仅为第五届景迈山论坛写下了充满温度与深度的序章,更让“守护景迈山、共享文明果”的初心,在星河下愈发坚定。它以星空为幕,完成了思想的璀璨开篇;以夜话为桥,凝聚了行动的共识。这份在星空下凝聚的智慧与决心,正蓄势待发,将为主论坛的广阔舞台拉开精彩的帷幕。


图片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协会宗旨
提供服务 反映诉求
规范行为 促进流通
地址:昆明市官南大道康乐茶城晨力大厦5楼
电话:0871—64177417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